×

流量增长有限、创作者激励迟迟未出,GPTStore要凉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5-02 09:17:20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乌鸦智能说

  在 OpenAI 的商业化故事里,GPT store 曾经被寄予厚望。

  1 月刚刚上线,GPT store 里 GPT 就达到了 300 万,比苹果 APP store 里的 APP 数量还多。看上去,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两个月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根据 AHrefs 数据,GPT store 的流量在 2 月份略有回升,但增幅有限,甚至还没到去年 12 月的高点。也就是说,GPT store 并未出现人们想象中的大幅增长。

  更重要的是,OpenAI 对 GPT store 也并不上心。不仅此前承诺的创作者激励迟迟未出,甚至在部分开发人员看来,OpenAI 也没有给予他们在用户分析方面足够的支持。

  这意味着,这个曾经被视为 AI 流量入口的“硅基人才市场”,正在淡出了舞台中心。

  大模型的“App Store”

  最早出现 GPTs 这一概念,是在 2023 年 11 月 6 日 OpenAI 的一场开发者日活动上。在现场,奥特曼向外界演示了如何使用 GPTs 创建、分享。

  当时,GPTs 的低门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有的 ChatGPT Plus 订阅用户都可以从头到脚自定义 GPT,无需任何编码知识,就能根据教学、游戏或创意设计等不同任务构建专属 GPT。

  但当时,GPT store 并未正式上线,用户设计的 GPT 还仅限于自己使用或将临时链接分享给好友,而无法在搜索栏被公开检索。直接今年 1 月,GPT store 正式上线。

  基于“全民 AI”的卖点以及对 OpenAI 原生光环的追捧,刚上线的 GPT store 里 GPT 就达到了 300 万。然而,根据 Business of APPs 网站,截至 2024 年 1 月最新数据,2008 年上线的 APP store 中 APP 数量也不过 181 万。

  根据美国数字营销智慧平台 SimilarWeb 的分类标准,小型企业网站访问量一般在 1 千到 1 万次,意见领袖经营的博客或网站访问量在 1 万到 50 万次,热门博客或新闻网站访问量在 50 万到 1000 万访问量。而在 GPT store 排名前 10 榜单里,访问量基本都在 10 万以上。

GPT store 前十名创作者产品的访问量

  得益于 OpenAI 的风头,外界给 GPT store 安了很多响亮的噱头,类似于“硅基人才市场”、“AI 产品的流量入口”。在 GPT store 里,Agent 可以单独或主动找其他 Agent 合作,组合成新的工作流程,完成复杂的业务。

  LanguageX 联合创始人李光华认为,GPT Store 就是 AI 版的自由职业平台,OpenAI 就成了全球最大的硅基人才公司,而 GPT store 也是互联网时代 AI 平台最大的流量入口。

  但仅过去了两个月,一切关于 GPT store 的梦幻泡沫就开始破灭。

  流量增长有限,新鲜感难抵产品鸿沟

  从目前看,全民制造 GPT,更像是一个 OpenAI 的美好梦想。

  Similarweb 网站显示,在 2023 年 11 月初奥特曼官宣 GPT store 后,GPT store 的平均每月访问量为 4280 万次,到 2024 年 1 月 9 日,也就是 GPT store 正式发布前,这一数字降至约 640 万次,访问量流失了将近 40%。

  根据 AHrefs 数据,GPT store 的流量在2、3 月份略有回升,但增幅有限,并未出现人们想象中的大幅增长,2 月的流量较 1 月仅增长了 17%,甚至还没到去年 12 月的高点。

  据一位名叫 Demochkin 开发者分析,在超 3.6 万个定制聊天机器人中,大约5% 的聊天机器人每天有 15 到 500 个活跃用户,绝大多数每天只能吸引到 1 到 2 个用户。

  为什么曾经占据各大头条的 GPT store 开始销声匿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GPT 4.0 的智能化程度并不足以支撑一个普通用户设计的 AI 产品,就能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

  尽管 GPT store 的每一个类目标签下都包含了十几个产品推荐(基于热度)。不同于 APP store,GPT store 目前关于写作、编程、绘画、分析的门类还过于笼统,也没有用户评价等级和产品排行版,用户无法快速检索、评估自己需要的产品。

  不仅产品匹配效率低,GPT store 里的大多数产品仍是低门槛甚至零门槛创作者的自娱自乐,构建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囿于整个产品生态都是建立基于 GPT 的 LLM 上的,技术栈也存在一定限制,很少有产品可以高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一款名为 PowerPoint 的 GPT,在用户发送了一系列详细的资料后,这款 GPT 生成的 PPT 只包含了其中一部分内容,并且是最简单的黑白基础文档,没有任何设计和图表。

  然而,GPT store 难以提供的产品体验市面上却有很多优质平替,比如 Consensus、ScholarGPT 和 Wolfram 等专门面向商务工作的免费 AI 产品,这些产品 LLM 中还包含着 ChatGPT 没有记载的专有商业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没有人愿意每月花 25 美元去买一个市面上已有的、甚至效果不稳定的产品。

  除了产品方面的硬伤外,OpenAI 也似乎对 GPT store 并不上心。此前,在 GPT store 上线的同时,OpenAI 宣布,将于第一季度启动与 GPT 创建者的收入共享计划。但截至目前,OpenAI 仍然没有披露相关计划。

  根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在奥特曼宣布 GPTs 四个月后,一些在平台上销售 GPTs 的开发者对他们的获客效果表示失望。他们表示,OpenAI 几乎没有提供用户分析方面的支持。OpenAI 还将商店的访问限制在 ChatGPT 的付费用户身上,并且至今还没有允许开发者对他们的应用进行商业化。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GPT store 发展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OpenAI 在等新故事

  除了 GPT store 外,ChatGPT 流量增长也基本陷入停滞。SimilarWeb 网站数据显示,在经历了 2023 年初的爆炸式增长之后,ChatGPT 自 2023 年 6 月全球流量下降了 9.7%,流量逐月起伏。

ChatGPT 流量变化

  2024 年 2 月,随着 GPT store 和 Sora 的发布虽有所回升,但全球流量环比仅增长1%,访问量为 16 亿次,还没有完全恢复到 2023 年 5 月达到的峰值。

  现在各个大模型厂商频繁发布产品,让处于短暂产品空窗期的 OpenAI 多少有些被动。今年以来,多家大模型公司纷纷发布了最新模型产品:

  2 月底,谷歌突然发布开源模型;被称为“法国版 OpenAI”的 Mistral AI,发布了其最新的顶级文本生成模型 Mistral Large;不久后,Anthropic 又推出了 Claude 3 系列模型。

  尽管 OpenAI 在 2 月发布了视频大模型 Sora,但在短期内难以上线。OpenAI 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Sora 目前还是一个研究成果,推理成本要高很多,今年肯定能放开,但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根据知乎大V张俊林说法,当下大模型巨头混战已经形成了打压链:OpenAl→Google &Anthropic & Mistral->Meta→其它大模型公司。OpenAl 处于链条顶端,主要打压有潜力追上它的竞争对手:谷歌和 Anthropic,Mistral。

  在这个逻辑下,OpenAl 需要通过新模型,来宣告其在 AI 领域的绝对优势,并打压其他厂商。而其他大模型厂商则需要通过模型产品,不断证明自己能够跟随且不断缩小与 OpenAl 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发布 GPT-5,或许将被更早的提上日程。

  根据 BusinessInsider 报道,有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在 CEO 奥尔特曼的带领下,OpenAI 或许有望在今年夏季推出 GPT-5。此外,还有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最近一些企业客户已经收到了这款最新模型以及其对 ChatGPT 工具相关增强功能的演示。

  随着 GPT-5 的发布,又将掀起 AI 行业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群贤毕至

访客